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內地居民「瘋求」中華民國護照

       
        馬英九笑言道:「中國內地有一百七十餘個邦交國,願意給予免簽證待遇的國家卻只有二十餘個。」他重申成功獲得中華民國國籍前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


(Photos from wikipedia)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中國強國論之經濟篇


中國強國論之經濟篇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可謂世界經濟史的奇蹟。雖然如此,未來的中國應如何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本文將探討中國未來經濟的新方向。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轉捩點,標誌著中國內地的經濟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擴大,也為市場打下強心針。除了自貿區,生活商圈亦能進一步促進經濟繁榮,但只限地區性。我想在此指出一點,若果中央政府推出農村改革的力度不及發展自貿區,生活商圈的力度,城鄉差距及貧富懸殊將進一步擴大。

發展西部是中國長遠經濟發展策略的必要一環之一。就如美國人開拓中西部般,中國政府很可能會創造出一些樞紐城市。我要在此指出中美兩國發展西部的分別:美國的西部屬近海地帶,能發展大型海港;中國的西部為高原地區,發展經濟的難度頗大。青藏高原蘊含大量可燃冰,一種擁有高能源價值的燃料。故此,適當開採可燃冰等珍貴資源除了能帶動西藏新彊一帶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對全球環境作出巨大的貢獻。

基層經濟搞不好,上層經濟,也就是大城市的經濟也不能真正繁榮起來,因為缺乏下層經濟的有力支撐。四川大地震的災區飽受天災及貪官帶來的人禍困擾。那裡的經濟曾遭受嚴重打擊。雖然許多新式大型建設已經落成,但許多平民百姓得不到實際的經濟援助,因為許多善款被貪官挪用。中央政府應盡早建立完善的監管善款體制,並在每次天災發生後迅速成立委員會,派人員監督重建的進展及善款去向。這樣才能真真正正搞好災區的基層經濟。

過去十年,中國的環保產業發展迅速。風電、太陽能、水力發電等設施不斷湧現。這些可再生能源產業必定對中國的經濟產生極重要的支撐,故必須在中央政策層面上多作配合,例如減稅、興建大型運輸設施、多作廣泛宣傳等。電動車產業也將必會像可再生能源產業一樣,潛質及潛力極高。只要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及宣傳電動車產業,不斷提升電動車的質素及效能,中國的電動車便能大量出口至全世界,維持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可是,全世界大部份消費者(包括港澳台的居民)均對「中國製造」缺乏信心。集團及生產商不應只顧提升貨品的出口量,而更應注重貨品的質量。中央政府應效法兩國,加大對第四產業的投資及援助,以及積極培訓科研人才。同時,中央政府也需表現出打擊黑心食品的決心,嚴懲黑心食品的生產商。長遠來說,中央政府便要成立一個獨立部門,負責監督全國的飲食產業,定期巡視工廠,恢復市民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中央政府應朝著發展環保產業及提高貨品質素這兩大目標發展經濟,令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得以可持續發展。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中國強國論之風氣篇

中國強國論之風氣篇

    現今的中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很多不良風氣仍盛行於中國。這些不良的風氣有損國家尊嚴,必須要革除!「歪風不可長」,要強國先要徹徹底底改變這些風氣。

大部份國民因為怕吃虧,所以在排隊的時候經常爭先恐後,這種就是「爭風」。力爭上游是好事,但破壞社會秩序絕對是壞事!在國內車站裡,經常會看到月台上的人們不斷往車箱擠,難道多等數分鐘都算是一個大問題?「忍」,可以調解紛爭。善於「忍」的人,能受到他人的讚賞,因為他們懂得「先人後己」,為他人設想。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能提升學業成績;國民之間的良性競爭能促進社會進步;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能促進經濟發展;官員之間的良性競爭能使政制進步。中國人需要的是「進風」,而不是「爭風」。

現在的國民說話的時候經常用上一些粗俗語言,這就是「俗風」。一個堂堂禮儀之邦,竟能淪落至被人認為最沒有文化修養的國家的地步!我們在時把好的文化傳至日本。現在,日本好了,中國卻敗了。難道現在的中國人都不願意與陌生人作點頭之交?難道中國人真的不願意向陌生人付出一個示好的微笑?大家可能覺得拱手稱謝這些行為太誇張,只是古人的習俗,但禮多人不怪,況且還有很多較現代的稱謝方式,例如握手等。為什甚麼大部份中國人就是做不到,或是不願意做這類簡單的動作?難道中國人願意把中國過去作為禮儀之邦的美名拱手相讓給這些以往的列強嗎?中國的榮譽,從來都要所有國民共同爭取的!無論是政府,抑或是民間團體,都必須定期舉行、外文化交流活動,宣揚不同國家獨特的文化。日本是一個模範國家,所以在宣揚日本文化的同時,加上中國文化的「仁、義、禮、智、信」,便能相得益彰,打擊「俗風」,把「禮風」傳揚開去。雖然此根深蒂固、被文革深化的「俗風」積存已久,但是如果每位國民都能團結起來,只須花十至二十年,「禮風」便能取締「俗風」,盛行於中國

互聯網及科技產物近年在國內的高速發展,間接造成部份青年人足不出戶的壞習慣。這些青年人不投身社會工作,無所事事,被稱為「隱青」。這種懶惰的風氣就是「惰風」。如果要徹底革除「惰風」,政府和民間就必須共同合作。民間團體應先派出社工接觸「隱青」,找出他們足不出戶的原因,勸導他們出外求職,自力更新。為了使「隱青」更願意協調與社工,政府需要進行大量宣傳,鼓勵中小型企業聘請「隱青」,給予「隱青」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機會。他們在中小企工作數年後,累積了一定經驗,政府便能舉辦全國性的進修課程,令「隱青」學會某些行業的專業知識,在大型企業工作。明治時代的年青人出國留學,回國後勤奮工作,為他們的社會;作出貢獻,結果使他們的國家在二十年內一躍成為世界強國。正是這種「勤風」,能成為推動中國將來邁向「世界第一」的推動力。

「貪風」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嚴重,亦是令百姓最困苦的風氣。要徹底打擊貪風,就必須要自中央政府至地方政府,推行「陽光法案」,也就是開官員的資產,確保政府清廉。同時也須打擊官商勾結,達到「政企分開」。政改要配合經濟發展,否則會造成社會不平衡,貪官湧現,小市民的利益被壓榨。在肅貪的過程中,必須消滅官僚主義。政府需要以民間力量監督貪官,以傳媒的力量揭發貪官,使「打貪」的力量更為強大。每當中央政府高層,甚至領導人巡訪不同省市,大部份貪官都會花費大量帤,努力替周圍街道及環境「打扮」,對上級人員及領導人阿諛奉承,令國民深感憤怒。「貪字得個貧」,中國必須要有強大的「廉風」,消滅貪風。

「虛風」也是未來中國要不得的風氣。虛報數據的官員,良心也會受到責備。大躍進的時候,部份官員虛報數據,「報大數」,欺騙群眾,可惡至極。就算虛報成功,沒被發現又如何?實際情況就是實際的現實、真相。「報大數」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現實,也會受良心責備。只有人人都願意,至少嘗試踏出坦誠相對的第一步,便能杜絕「虛風」,宣揚「真風」。

中國現存的陋習、劣風多不勝數,不能盡錄。只要所有國人同心協力,杜絕「爭風」、「俗風」、「惰風」、「貪風」、「虛風」等的「五個劣風」,宣揚「進風」、「禮風」、「勤風」、「廉風」、「真風」等的「五個良風」,才能使中國再次成為世人所嚮往的國度。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中國强國論之貧富篇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部份人成功富裕起來,更有人晉身全球富豪排行榜,資產過億。但這些富豪真的代表中國已經富強起來了嗎?
     
      現在的中國人正沉溺於經濟發達的時代,生活水平得到持續的提升,日常消費更加豪爽,富豪為自己的財富感到驕傲,以大富大貴為榮。表面上,大城市,例如上海,一片繁華鬧市,發展最為迅速,但中國的人均生產總值的全球排名仍是九十餘名,是因為政府只想到「要讓一部份人富起來」,沒有想到國內還有數億貧民在捱苦。政府推行的一孩政策在改善貧富懸殊的方面並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愈是打擊農民,他們便可能會隱瞞生兒育女的事,使他們經常提心吊膽,成為孩童的童年陰影。政府應盡早廢除一孩政策。現在政府應擴大經濟改革,而不要因為經濟特區的成果而感到自滿。
 
      山區農民生產力低,有些人更加是文盲,好像是一無是處。其實,只要對他們加以栽培,他們絕對可以成為中國未來的棟樑。如果能完全解決政府內部的貪腐問題,以及引入更多外資,相信政府盈餘會大幅上升。政府有了大批盈餘,便能著手推行針對農村建設落後、農民貧困的問題的大規模改革。
 
      推行農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先建設連接大城市、高效率的大型交通網絡。現在連接著鄉村地區和大城市的交通系統以高速公路為主。鐵路是一種較可取的交通系統,因為它的安全性、穩定性較高,而且沒有公路交通擠塞的問題。鐵路網建成後,農民前往大城市就更方便、快捷。接著,政府應該派遣國家統計局人員到農村地區,調查農民的生活情況、收入、學歷,編寫一份詳盡和完整的報告。政府透過報告,了解農民的基本資料後,便要聘請專業的教師,免費教授他們普通話和英語。政府可以向大商家籌集資金,以這批資金開辦一些工商、建築課程,並以廉價學費向剛剛完成基本普通話和英語課程的農民推廣,鼓勵他們參與社會各種不同的工作。正在急速成長的中國經濟體系,造就了成千上萬的大型基建工程,創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職位,而完成了課程的農民便能填補這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職位空缺。同時,政府要成立一個專責小組,保護農民作為僱員應有的權益。
 
      當農民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政府便能減少投放在農村建設方面的資助,甚至讓農民以自資或集資的形式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這樣不但能提高富有的人對農民消費的認同能力,也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素,進一步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政府先要斥資數百億人民幣替部份農民修建新式房子,能防震、防火和由混凝土建成的堅固房子,再派專家到當地視察,針對不同地區的衛生情況而定期進行大清洗。衛生情況的改善,能大力促進旅遊業發展,直接令當地經濟發展加速,使農民們能盡早實現「小康」的夢想。
 
      相信如果政府能落實推行以上的政策,未來數十年將會有更多農民投身高生產力的行業,人均生產總值能加速上升,貧富差距收窄。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中國強國論之序


中國強國論之序

首先,我想在此對強國論中的「強國」二字下定義:中國強國論中的「強國」二字代表「國家自強」的意思,並非現今香港人說「強國」二字時帶有諷刺意思的那一種。

過去數十年,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迅速,造福兩岸四地的國民,但同時摩擦日生。兩岸四地的政局都先後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一個東亞大國繁榮起來後,反而危機日漸升溫,未來仍存在很多未知之數。兩岸的領導人只要下錯了一步棋子,就能顛覆全中國的命運。所以,我決定寫一套理論,探討中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為了寫中國強國論,我在一年內不斷翻閱關於兩岸四地的書籍,留意兩岸四地的新聞。

我憑甚麼去寫中國強國論?只因我是一名香港人,也是一名中國人。

Forgive, but not forget

        曾因為反抗種族隔離政策而被監禁二十七年、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人權鬥士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與病魔搏鬥經年後,周四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五歲,全球各界同聲哀悼。南非總統祖馬說:「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位最偉大的兒子,人民失去了一位父親。」第一位黑人總統奧巴馬說:「他不再屬於我們,他屬於人類歷史。」祖馬宣布為曼德拉舉行國葬,一代偉人將於本月十五日在童年生活的家鄉庫努鎮下葬。
  

        祖馬周四晚上公布曼德拉的死訊時說:「南非同胞們,我們至愛的曼德拉、為我們創立民主國家的總統,已經離開了。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位最偉大的兒子,人民失去了一位父親。雖然我們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來,但沒有甚麼可以令我們不感到傷痛和失落。他努力不懈地為自由而鬥爭,令他受到全球尊重。」

  
        家中病逝 六百人門外痛哭

  曼德拉的肺部長期受到感染,今年初和年中兩度入院治療,更一度傳出命危,其後情況好轉,九月獲准出院返家休養,但病情仍然嚴重,直至周四傳來噩耗。消息人士透露,曼德拉是於當地時間周四晚上八時五十分,在寓所內安詳去世。

  消息傳出後,曼德拉在豪敦區的住宅附近有近六百人聚集,周圍多條街道擠得水泄不通。許多人失聲痛哭,有人突然唱起南非國歌,之後氣氛愈來愈熱烈,現場響起了非洲特色的嘹亮歌聲。在約翰內斯堡以南索韋托區、曼德拉的舊居門外,有大約四十人載歌載舞。他們說,現在是慶祝曼德拉一生成就的時候。

  曼德拉曾在羅本島渡過十八年牢獄生活,島上遊客比平日增多,不少人駐足當年曼德拉受押的囚室前靜默致哀,監獄管理人員也流下了痛苦的淚水。而在曼德拉度過童年的東開普省庫努村,村民們正準備用傳統的方式安葬這位老鄉。

  一九九三年與曼德拉分享諾貝爾和平獎的種族隔離時期最後一位白人總統德克拉克說:「雖然我們是政敵,彼此的關係經常都起伏不定,但我們都能在最重要的時刻走在一起,解決談判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危機。」他表示,能與曼德拉一起建立過渡政府並推動一九九四年的首次不分種族大選,是他的一大榮耀。

  奧巴馬:他屬於人類歷史

  全球各地國家元首和國際機構的領袖都發表聲明,向曼德拉致敬。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他在曼德拉的激勵下開啟了政治生涯,他頌揚曼德拉是世上最有影響力、最有勇氣的人,且友善幽默,身為南非國父卻不自滿。他已下令白宮和公共建築物下半旗致哀。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向祖馬致唁電,對曼德拉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從前也有政治家、反抗運動領袖,諾貝爾獎得主和良心犯去世,但從沒有人像曼德拉那樣引起舉世稱頌與不捨。曼德拉率領南非人民,通過非暴力方式,結束了世界上最黑暗的種族隔離制度,讓南非走上了種族和解的道路,為戰亂地區和國家解決衝突樹立了榜樣。而曼德拉在監獄裏渡過了漫長的二十七年,出獄後一笑泯恩仇,用寬容和博愛化解種族仇恨,為南非的政治穩定奠定了基礎。

  
  世界領袖哀悼自由鬥士

  「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為中南關係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曼德拉是現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

  「我期望曼德拉的榜樣激勵世世代代的南非人,願他們的政治抱負都能夠以公義和公益為重心。」教宗方濟各

  「世界失去了一盞明燈。納爾遜•曼德拉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英國首相卡梅倫

  「曼德拉宣揚的東西今後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法國總統奧朗德

  「我想向這位樹立人性標準的偉人致敬。」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

  「他的恩慈和勇氣改變了世界。這是令人傷心的一天。」微軟創辦人蓋茲

  「永遠不會忘記我的朋友馬迪巴(曼德拉的族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我們會記住曼德拉是一位多麼傑出和鼓舞人心的人。」英國威廉王子

  「他所作的犧牲、成就及追求和平的不懈努力 ,值得我們懷念。」香港特首梁振英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裡 彷彿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奉獻 膚色鬥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着期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裡 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Beyond《光輝歲月》

  香港樂隊Beyond多年前為讚揚曼德拉爭取人權的成就而創作《光輝歲月》,曼德拉曾聽此歌而感動。

(來自星島日報)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你聽到香港學生的心聲嗎?

為何部份香港人如此渴望移民?不少家庭決定移民的主因大概是希望子女能在一個更優良的學習環境成長。為何父母及子女都認為到外國升學會更好?這應是因為要遠離「讀書,考試」所散發的「核輻射」。

自從「奮力向上」的香港精神崛起,學生要走的路便注定日漸崎嶇。西方媒體稱中學高級程度會考為「全球最難考的考試」,反映出港生的悲況。以中學文憑試取代會考及高考同樣激起千層浪,畢竟「一試定生死」的壓力絕不少於「全球最難」所帶來的「重擔」。無論如何,香港的教育制度都是以「考試為主」。

你聽到港生羨慕外國自由自在的學習模式,渴望過著快樂童年的心聲嗎?在外國,家課是在大自然進行的研習報告;在香港,家課是一堆充滿文字或數字的文件。在外國,考試是一件小孩感到輕鬆的事;在香港,考試是決定人生前途的考驗。在外國,童年是在大草原與好友踢足球的愉快憶記;在香港,童年只是渾渾噩噩地參加父母所安排的興趣班。

長此下去,考試便會成為「香港特產」。學生不是因為只顧讀書而成為書獃子,便是放棄讀書而到處惹事生非。現今這批「為考試而讀書,為求存而讀書」的青年將會成為社會未來的動樑。香港在未來可能會邁入一個兩極化的社會,而起因,就是畸形的教育制度。連學生的思維也被扭曲,未來的社會還有甚麼希望可言?

香港精神絕對需要港人學習及努力承傳下去,但教育制度絕不能因為要培訓英才而扼殺學生的自由。英才不是靠「為大量考試而死讀書」而成為成功人士的。

政府官員,你聽到學生的心聲嗎?